關于獻血的那些事兒:一件好事被想多了
“好事”是指值得稱道、于世有益的事兒。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郭明義,曾20年無償獻血6萬毫升,為群眾捐款12萬元,資助特困學生180多名。他總是看別人好需要什么,還能多做些什么。這是“好事”。而現如今,很多“好事”被想得太多,反而失去了本來的初衷。
以“獻血”來說,有些人更關注的是好事的“顧慮”,比如經常獻血會不會上癮?獻血對身體有沒有影響?獻血是無償的,為什么看病用血的時候是有償的?因為想太多,獻血有時竟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這些“顧慮”是不是果真如此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1.經常獻血會上“癮”?想太多!
有些獻血者擔心多次獻血后會上“癮”,還說什么“只要獻過血,就得不斷獻血,有時候不獻血,血管就會發脹,渾身憋得難受”,這些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只是一種心理猜測。血液也同其他有生命的物質一樣,隨時都會經過許多新的新生細胞生成和大量衰老細胞的死亡這一循環過程。任何一個肌體,其血量都是保持相對恒定的,這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動脈血壓的穩定,保證全身各部分,特別是腦組織和心臟獲得充分的血液供給。
血量的恒定,包括血漿量和血細胞兩部分的恒定,它是通過血漿內和細胞間隙內水的交換而維持的。血細胞的恒定,則取決于細胞的生成和破壞兩方面的平衡。一個人獻血200——400毫升,對人體是一個刺激,使血液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加快血細胞的生成。在沒有失血和獻血的情況下,血細胞的生成仍然會像平時一樣,有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但總是維持相對平衡的,不可能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會造成血管發脹或其它不適的感覺,是不會上“癮”的?。
2.獻血對身體有影像?想太多!
血液是由55—60%的血漿和40—45%的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的。血細胞主要是紅細胞,它的機能是運送氧氣到身體各部,并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隨呼氣而排出體外;其次是白細胞,它能幫助人體抵御細菌,病毒和其他異物的侵襲,是保護人體健康的衛士;再者是血小板,當人體出血時,它可以發揮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漿中90%是水,其余為蛋白質、鈉、鉀、激素、酶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物質,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
人體內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是血漿量和血細胞量的總和,但除紅細胞外,其它血細胞數量很少,常忽略不計。每個人體內的血液量是根據個人的體重來決定的。正常人的血液總量約體重的7%—8%,或相當于每公斤體重70—80ml,其中血漿量為40—50ml。另外,同樣體重的人,瘦者比肥胖的人血量稍微多一點,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
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ml只占總血量的5%—10%,獻血后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血容量。獻血后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小時就會補上;血漿蛋白質由肝臟合成,一兩天內就能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很快就恢復到原來水平。
國外醫學研究還發現,獻血者患心臟病的比例遠遠低于非獻血者,男子經常獻血可降低血鐵含量,有防癌作用。婦女在育齡期每次月經會丟失一部分鐵,但絕經后體內的血鐵含量會迅速增高,進行科學獻血有利于保持血液中各種成分指標的穩定正常。
3.無償獻血,有償用血,不公平?想太多!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辦法》第十四規定:“獻血量累計在900毫升以上(含本數,下同)的,獻血者本人報銷終身無限量臨床用血的費用;獻血量累計在600毫升以上不滿900毫升的,報銷獻血量三倍臨床用血的費用;獻血量累計在600毫升以下的,報銷獻血量二倍臨床用血的費用;獻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還可共計報銷獻血量等量臨床用血的費用”。
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