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中醫藥膳有講究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要保養我們的生命,是要通過自我調養來維護身心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中醫養生之道一直都為國民所追崇,其真正意義就在于“扶人體之正氣”、提高人體自身抗病防病能力。膳食養生是我國中醫一個重要的傳統理論,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黃帝內經》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講的就是中醫的膳食原則,而在飲食物中加入一些“藥物”來達到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乃至改善癥狀,治療疾病的目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藥膳”。
中藥膳與一般的膳食不同,在《中醫藥膳學》中定義為:“對人體既有保健功能和營養價值,又具有醫療效果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藥用食品”。它以食物和中藥材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其配伍、組方和運用均是在中醫藥基礎理論和防治原則指導下進行的。時下我們也常??吹接行┤税阎嗅t藥飲食文化豐富的內涵簡單地割裂篡改,擇其一二,過分夸大食物的某種營養價值,忽視中醫藥學基本思想、方法和精神,這樣不僅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例如介紹大補元氣的人參時,只講人參之好,似乎百利而無一弊,孰不知若不對癥下藥,長期過量服用人參就可能引起“濫用人參綜合征”,對人體有害而無益。
藥膳的使用原則:
一、調整陰陽平衡:
中醫藥膳以陰陽平衡為核心指導,采用“補其不足,損其有余”的方法,使陰陽失調現象歸于相對平衡協調的正常狀態。如陰衰陽盛的虛熱癥,藥膳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選用二冬膏、玉竹粥等滋陰以制陽;而陽虛陰盛的虛寒癥,藥膳則“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選用鹿角膠粥、附片燉狗肉等補陽以制陰。如此根據陰陽盛衰確定藥膳的運用達到陰陽平衡,是中醫藥膳重要的應用原則之一。沒有一種養生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偏食一種食物或過用一種藥物,都會破壞人體陰陽平衡,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會加重疾病或引發其他疾病。藥膳是“養生”還是“傷生”是因人而異的。
二、協調五臟重脾胃: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任何一臟發生病變,都會影響其他臟腑功能。其中脾胃為后天之本,所進之食皆需通過脾胃的受納運化,始能化為氣血,濡養全身,此乃“土生萬物”之理。故藥膳防治病能否實施并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取決于脾胃的功能狀態。當脾胃功能健全時,可以根據不同臟腑的特點配制藥膳,如肺病咳嗽,應以清肺化痰為法,選食枇杷葉粥、生蘆根粥等。協調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使其生理平衡,即可獲得相應的治療效果。如遇脾胃功能障礙者,則應先調理脾胃,如食滯者可先食山楂粥、曲末粥開胃消食;氣虛者可先食參芪粥、健脾糕補中益氣。待脾胃功能恢復后,再隨癥治之。
三、三因制宜,科學制膳:
包括因人、因時、因地配膳以及辨證制膳,中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配膳方法也是如此。需注意的是辨證制膳,疾病的發展都有其規律可循,藥膳作為重要的輔助治療,根據其規律,辨證施膳可防止其病變。臨床上由于同一種病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癥狀,而不同的病又會出現相同的癥狀,因此辨證施膳又相應的有“同病異膳”和“異病同膳”兩種不同的方法,即同一種病采取不同的藥膳配制來調理和不同的病采取相同的藥膳配制來調理。
所以,各位中醫藥膳愛好者一定要遵循上述中的應用原則來制膳,才能更好地使中醫藥膳揮其作用,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強身健體等養生目的。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