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典·做臨床】(第十一期)溫經湯案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八:“漏下者,由勞傷血氣,沖任之脈虛損故也。沖脈任脈為十二經脈之海,皆起于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主上為乳水,下為月水。婦人經脈調適,則月下以時;若勞傷者,以沖任之氣虛損,不能制其脈經,故血非時而下,淋瀝不斷,謂之漏下也。”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
吳茱萸 3g 桂枝 10g 川芎 10g 當歸 10g 赤芍 10g 丹皮 10g 干姜 5g 半夏 10g 麥冬 15g 阿膠 10g 紅參 10g 鹿角霜 20g 炙甘草 10g
張某,女,47歲。月經持續十余日。2021年4月12日就診時癥見:月經持續,點滴不盡,色稍黑,有塊,每當咳嗽時小便自遺,觀其舌淡紅,苔薄,脈細澀。癥屬腎虛證。治當溫腎固攝。方用溫經湯加減主之。擬方:吳茱萸 3g 桂枝 10g 川芎 10g 當歸 10g 赤芍 10g 丹皮 10g 干姜 5g 半夏 10g 麥冬 15g 阿膠 10g 紅參 10g 鹿角霜 20g 炙甘草 10g 6劑。服藥后癥狀明顯改善。
按:漏下,出《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篇》。簡稱漏。指婦女經水停后,又續見下血,淋漓不斷者。可由腎虛、氣虛、血熱、血瘀、濕熱內蘊等多種原因導致。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八:“漏下者,由勞傷血氣,沖任之脈虛損故也。沖脈任脈為十二經脈之海,皆起于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主上為乳水,下為月水。婦人經脈調適,則月下以時;若勞傷者,以沖任之氣虛損,不能制其脈經,故血非時而下,淋瀝不斷,謂之漏下也。”
結合本案患者癥狀及舌脈,可辨證為腎虛之漏下。方以溫經湯加減以溫腎固攝。藥以當歸、赤芍、川芎調血,吳茱萸、桂枝以溫其血分之氣而行其瘀;肺為氣主,麥冬、阿膠以補其本;土以統血,參、甘以補其虛,丹皮以去標熱;脾氣有傷,故以干姜、半夏正脾氣;鹿角霜以溫腎固其本。
文字 | 周敏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