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典】(第十二期)《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節選)
原文: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藏,邪氣發病。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東風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于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藏,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釋義:
黃帝問道:自然界有八風,人的經脈病變又有五風的說法,這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答說:自然界的八風是外部的致病邪氣,它侵犯經脈,產生經脈的風病,風邪還會繼續循經脈而侵害五臟,使五臟發生病變。一年的四個季節,有相克的關系,如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某個季節出現了克制它的季節氣候,這就是所謂四時相勝。
東風生于春季,病多發生在肝,肝的經氣輸注于頸項。南風生于夏季,病多發生于心,心的經氣輸注于胸脅。西風生于秋季,病多發生在肺,肺的經氣輸注于肩背。北風生于冬季,病多發生在腎,腎的經氣輸注于腰股。長夏季節和中央的方位屬于土,病多發生在脾,脾的經氣輸注于脊。所以春季邪氣傷人,多病在頭部;夏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氣傷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四肢。春天多發生鼻出血,夏天多發生在胸脅方面的疾患,長夏季多發生腹泄等里寒證,秋天多發生風瘧,冬天多發生肢體麻木疼痛。若冬天不進行導引等擾動陽氣的活動,來年春天就不會發生鼻出血和頸項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會發生胸脅的疾患,長夏季節就不會發生腹泄一類的里寒病,秋天就不會發生風瘧病,冬天也不會發生肢體麻木疼痛、大便泄瀉清稀和完谷不化、汗出過多等病癥。
D??$????MaWh?G暉?,YEsb????bx???F@??>?*:v???p?W?@?[N?x?#&?R[??Z? y ??h?e C???Z??1?m??7??Z??R[??Z? y ??h?e C???Z??1?m??7??Z?????XK`? D?Ger????.?W??)???,e6??F$t? 0?F?bKN2????k9??d"?l?????YW?c?d>,
文字 :蔡潤清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