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典】(第十三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篇(節選)
原文: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所謂陰者,真藏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別于陽者,知病處也;別于陰者,知生死之期。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別于陽者,知病忌時;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譯文:
黃帝問道:人有四經十二從,這是什么意思?岐伯回答說:四經,是指與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十二從,是指與十二個月相應的十二經脈。脈有陰有陽,能了解什么是陽脈,就能知道什么是陰脈,反之亦然。陽脈有五種,就是春微弦,夏微鉤,長夏微緩,秋微毛,冬微石。五時各有五臟的陽脈,所以五時配合五臟,則為二十五種陽脈。所謂陰脈,就是脈沒有胃氣,稱為真臟脈象。真臟脈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征,敗象已見,就可以斷其必死。所謂陽脈,就是指有胃氣之脈。辨別陽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病變的所在;辨別真臟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時期。三陽經脈的診察部位,在頭部,三陰經脈的診察部位,在手。辨別屬陽的胃脈,能知道時令氣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別屬陰的真臟脈,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時期。臨證時應謹慎而熟練地辨別陰脈與陽脈,就不致疑惑不絕而眾議紛紜了。
文字 :姚軍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