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jīng)典】(第十一期)《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節(jié)選)
原文: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
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jīng)脈未盛,絡脈調(diào)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釋義:
本段經(jīng)文首先提出切脈的時間要求及脈色合參的重要性。
黃帝問道:診脈的方法有哪些呢?岐伯回答:診脈一般應當在清晨的時候進行。因為此時人體的營陰之氣未曾擾動,衛(wèi)陽之氣未曾耗散,并且尚未進用飲食,經(jīng)脈之氣不盛,絡脈之氣勻平,氣血未曾擾亂,這樣,才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
既要診察脈象的動靜變化,又要觀察眼目的神氣精光,還要審察面部的色澤表現(xiàn)。通過切脈望色,進而了解人體五臟之氣的盈虧,六腑之氣的強弱,以及形體的盛衰,把這些情況綜合起來相互參證,就可以判斷預后好壞的差別。
文字 :周博馳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